乾隆一想到父辈这些错综复杂的纠葛,脑袋都疼,这可不是小事,不是涉及的某些个大臣,而是自己的亲叔叔,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。
最主要的还不是一个,除了十三叔外,其他四个都被父皇收拾了,这么多人怎么赦免啊?自己会不会因此得了后代的骂名?会不会令父皇蒙羞?
乾隆沉默了片刻,也手指沾着茶水在书案上写字,不过他写的要多些,写了好几个。
“占咸啊,你过来看看。”乾隆写完后对陈大受说道。
“嗻,皇上。”陈大受答应道。
陈大受答应后走到书案跟前,只见上面写着一长串的数字,分别是:一,二,三,八,九,十,十四。
“你看哪个适合你写的那个字?”乾隆问道。
“这...”陈大受迟疑了。
“等等。”乾隆说着又在最下面添上一个“三”字。
陈大受明白这些都是数字都是对应的人名,分别对应的是父辈的阿哥们,也就是大阿哥胤禔、二阿哥胤礽、三阿哥胤祉、八阿哥胤禩、九阿哥胤禟、十阿哥胤誐、十四阿哥胤禵。
而那个最后写的“三”字,就是三阿哥弘时了,这个名字是最后写的,写时乾隆还犹豫了一下,但最后也写上了,这令陈大受很是佩服。
“占咸,你看看。”乾隆又对旁边的说道。
“这...皇上,臣不好说。”陈大受为难地说道。
“怎么想就怎么说嘛,这可是你想出来的主意,你定夺最适合了。”乾隆继续要求道。
“皇上,臣不能说,因为这是您的家事。”陈大受拒绝道。
“你啊,鬼的很。”乾隆白了一眼陈大受后,没好气地说道。
“皇上就不要难为臣了。”陈大受低头请求道。
乾隆不再说话,而是皱着眉头低头看着桌上的数字,他此刻脑海里像闪电般过着一个个场景,一个个可能,这个决定太难下了,弄不好就会招来很大的麻烦,所以他很是小心谨慎,轻易不敢下决心。
“皇上,这不是小事,要不您再考虑考虑,日子长着呢,也不一定非得现在做决定。”陈大受劝道,他是看乾隆太为难了,所以也忍不住劝劝。
“这事必须当机立断,否则过后就难以下决心,再说,总在心里谋划着也耽误其他的事情,不过事关重大,也马虎不得啊。”乾隆说道,他始终没有挪开目光。
“皇上,要不您找总理事务大臣们商议一下再做定夺。”陈大受建议道。
“算了吧,那些人只会瞎吵吵,办不成大事,而且像你说的也对,这是朕的家事,还是朕一个人做主的好。”乾隆说道。
乾隆说完转身离开书案,他背着手在屋里跺起步子,一圈圈的,走的很是缓慢,他此刻纠结这要不要赦免和赦免谁两个问题。
这八个人中有六个已经去世了,年纪最大的是大阿哥胤禔,他去世时六十三岁,年纪最小的是弘时,去世时只有二十三岁,两个活着的分别是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,其中胤禵又是乾隆的亲叔叔。
九子夺嫡中,大阿哥,二阿哥和三阿哥与雍正帝没有直接冲突,雍正帝的真正敌人是八阿哥、九阿哥和十阿哥,其中与八爷党头目的八阿哥仇恨最大,其次是九阿哥,俩人被夺去名字,被称为阿其那和塞思黑,意思是狗和猪,可见雍正帝有多恨他俩了。
而弘时最为特殊,他是乾隆同父异母的哥哥,俩人没有正面冲突,只不过是弘时与雍正帝俩人的矛盾,弘历只是旁观者而已。
乾隆在脑海里把这些利害关系又权衡了一遍,按照与他自身直接矛冲突来说,这几个人没有一个跟自己有直接矛盾的,都是与他父皇有关。
要按照自己内心来说,都应该赦免了,活着的放了,死了的恢复名誉,把爵位传给后代。
可这样做会不会令父皇蒙羞呢?这可是很严重的问题,乾隆很怕好心办坏事,最后弄得里外不是人。
可他又转念一想,父辈们的恩恩怨怨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,也该到原谅的时候了,而且那些仇恨之事说不清谁对谁错,或者说都有过错。
这就更应该给他们赦免,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好,毕竟能让逝者安息,这样也能令父皇显得仁慈,最主要的是能令乾隆得到赞扬。
几十年来,皇室矛盾重重,已经到了风雨飘零的地步了,是应该的做些改变了。
一想到这,乾隆大步走到书案前,重新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点了两点,随后撤步一边,看着陈大受。
陈大受领会了乾隆的意思,上前观看,只见在乾隆刚才点的两点水渍正旺,而他点到的那两个数字水渍已经快干了,可是也能依稀可见,那两个字分别是:十和十四。
“皇上圣明。”陈大受看完后也退了一步,鞠躬对乾隆说道。
“哈哈,真的很难啊,不过先这样做着,一步一步的来吧。”乾隆笑呵呵地对陈大受说道,他脸上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凝重,换之的出现了轻松的光彩。
“皇上是任重道远啊,大把的事情等着您去做呢。”陈大受对乾隆说道。
陈大受虽然也放松了,可依旧是不苟言笑,他就是这样的人,不是装出来的,如果搁了旁人初次见到皇上不知道要怎么兴奋呢,可他却好像看见的是个路人一样。
“朕就是这个命,生在帝王家,不是享福就是遭罪,朕不想躺着混吃等死,朕要站着开创一番伟业,占咸可愿与朕一同开创啊?”乾隆问道,他此刻心情很好,一番意气风发的说辞,很是慷慨激昂。
“臣愿意以皇上为马首瞻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陈大受一脸凝重地看着乾隆表着忠心。
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,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愿放弃的,虽然陈大受是个正直的人,可他此刻也是心花怒放,要知道面对的可是一国之君,说能决定一个人三代荣辱都不为过,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,无疑会少奋斗几十年。
陈大受在翰林院赋闲了好几年,原来刚考中进士时的豪情壮志都快耗尽了,好不容易去年升了八品的编修,谁知道被派到这个南书房来当更夫,天天就是靠发呆打发时间。
这里已经快二十年没有来过皇帝了,今天竟然老天开眼新皇帝过来了,而且还很器重他,这让陈大受很是感慨,他心里默念:谢天谢地谢祖先,镇定镇定镇定。
虽然自我告诫一定要镇定,可身子却不当家,特别是腿抖得很是厉害,还好穿着棉官服,外人看不出来,否则真的是丢死人了。
“哈哈,好好做事就是嘛,咋还生啊死的,朕不要嘴光光的样子货,朕要实在做事的人,不要急着表忠心,你只要以这四个字为准则就行。”乾隆指着龙椅上方悬挂的匾额,对陈大受说道。
“请皇上放心,臣一定会按这四个字为终身准则做到‘中正仁和’。”陈大受对乾隆说道。
陈大受都没抬头看,因为他在这屋呆了快两年了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,他知道乾隆是指这块刻着“中正仁和”的匾额说的。
“你知道这四个字哪个最难做吗?”乾隆问陈大受道。
“回皇上‘中’最难做。”陈大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。
“对,太对了,你跟朕想到一块去了,朕没看错你。”乾隆欣喜地说道。
“一个人只有能做到个‘中’,那么他就不会走歪路,就会成为对天下有用的人才,希望咱们君臣一起使劲,向着这个目标使劲。”乾隆对陈大受说道。
“微臣一定紧跟皇上的脚步,努力做个‘中’人。”陈大受大声说道。
“好,朕拭目以待,不过你不能总卷缩在这南书房啊,朝廷六部你想去哪个部,跟朕说,或者你干脆就留在朕的身边,给朕出出主意,你说就是。”乾隆看着陈大受说道。
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明摆着乾隆这是要提拔他,而且还应该是重重的提拔,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。
“臣谢过皇上,不过臣不想名不正言不顺的升官,臣要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来,凭着自己的真本事才能心安理得,过了年,翰林院就要举行殿上选拔,臣想通过这次考试来晋升,那样才能服众。”陈大受一本正经地对乾隆说道。
“好,好,这才是执中人的风采,朕在太和殿等着你。”乾隆叫好道。
“放心吧,凭着臣的本事,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。”陈大受意气风发地说道。
“好,哈哈哈...”乾隆哈哈大笑,这笑声一直传到了屋外,震得屋檐上的雪花纷纷落下。